格林:3年前降薪就在等KD
第三个坎,格林企业级服务确实还是一个大资本投入的市场,不是说几百万几千万就能搞定的。
一种是渠道,前降第二种是媒体品牌,第三种是自媒体。传统媒体人包括我自己过去也一样,格林高估了自己过去的优势、背景,产品化的能力不够,并不能把这些人和事连接在一起,从而变成产品。
对于类36氪的,前降你就要在这个行业成为一个品牌,然后才可以往其他方向做,否则随时可能被人打掉。对于媒体来说,格林如果是渠道型媒体,天花板就是用户量和在线市场,比如今日头条的天花板是中国用户人数及其每天用多长时间。而当内容成为入口的时候,前降它就会有很多可能。
主要提供的是服务,格林比如说给基金提供服务,然后基金分仓获得收入。如果它仅仅是内容的堆叠,前降而没有塑造品牌,大概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。
广告变现相对好一点,格林可能跟获取用户的逻辑很像,但是进入到付费的角度以后,其实很多地方完全不一样了。
“当渠道溢价和流量红利消失的时候,前降只有通过产品、用户跟商户连接,才会寻找出新的商业模式。不过,格林百度这次可不是单纯来刷存在感的,而是带着赤裸裸的目的来的,这得从百度新推的站长平台VIP俱乐部说起,先上图吧。
不过,前降这其实是个很搞笑的事情。按理说,格林百度不应该这么干,格林一边想在自媒体时代尽快赶上来,一边又对着一部分“实力不行”的自媒体开刀,其实应该学学那几个自媒体平台啊,别管什么好坏,先把自媒体人圈起来再说。
悲剧的是,前降百度还是不受新媒体人待见,只能眼看着今日头条、UC订阅号等新媒体平台呼啸前进,差距愈来愈大,流量越分越散。换个问法,格林新媒体时代,格林什么最重要?流量吗?粉丝吗?分发平台吗?内容生产能力吗?这些似乎都很重要,但要说最重要的——我认为其实是注意力,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太冗余太碎片了,对注意力的争夺才是关键。
(责任编辑:任创政)
-
许多企业家之所以出问题就是太强化个人的利益,而淡化了责任感和奉献精神。...[详细]
-
摘要:号称500万元买秘方,在雕爷牛腩和大咖同吃一口咖喱,都曾为餐厅吸引眼球。...[详细]
-
对比一下“手游之王”王者荣耀或者几年前的三国杀,狼人杀的传播难度可想而知。...[详细]
-
2、服务器日志是服务器自动生成的,一般以日期命名。...[详细]
-
在信中,梁信军表示: 无论天资、情商、智商、财商,我自认只是中上。...[详细]
-
看清楚企业目前所处的位置,了解有哪些竞争对手和对手的运营策略,制定相对应的运营目标,努力超越竞争对手。...[详细]
-
▼ 虽然墨迹天气目前在行业内的排名处于优势地位,但是随着人口红利逐渐减退,获取流量的成本不断上升,公司轻资产运营的特点,会限制其通过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渠道获取资金的能力。...[详细]
-
在2016年底的时候,niconico的日活跃用户是331万人,付费会员则是252万人。...[详细]
-
刺猬理论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糅合了我们提到过的其他框架:头脑风暴、做你所爱,以及活用专业知识。...[详细]
-
除了标题,他们甚至还摸索出一套热词规则:比如要围绕热点去写;娱乐圈就一定要写杨幂、刘恺威,这样才有流量,相反写朴树或者陈道明这种明星,就肯定阅读量不高;科技领域,就盯着阿里、百度、支付宝、微信这些...[详细]